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女娲炼石补天是怎么一回事?

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 

传说很久很久以前,没有天,没有地,没有山川湖泊,没有花草树木,没有飞禽走兽,更不用说有人类。

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才有了万物生灵。不知哪一年,西天突然塌了一块,天河中的水哗哗地从缺口流下人间,淹死了无数人畜,天下顿时沦为泽国。

当时,有个姑娘名叫女娲,住在再大的水也淹不到的山崖洞里。她目睹百姓颠沛流离,动了恻隐之心,立誓要把天上缺口补起来。她离开所住的崖洞,爬过无数高山,淌过许多大河,到处寻求补天的办法,可是都无结果。

她疲倦极了,坐下来歇息,不知不觉睡着了,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,梦中有一位神仙告诉她,昆仑山顶堆满许多五色宝石,用大火将宝石炼过,就可以拿来补天。

女娲醒来后,就直奔昆仑山。昆仑山高耸陡峭,更有狮虎等恶兽无数,等闲人上不了山。但她一心一意想早日找到补天的宝石替天下百姓消灾,道路崎岖险恶,全不加理会,日夜兼程,来到昆仑山下。

举头一望,到处是处锯似的荆棘、犬齿般的乱石,不但上山无路,山顶更高不可攀。然而她不怕险阻,拨开荆棘,攀过乱石,手脚伤痕累累,脸也被剌花,仍不分日夜往上爬,正当爬得疲惫不堪时,荆棘丛中突然扑出一只老虎,对她张牙舞爪。女娲正要躲避,老虎抢先一步一把抓住了她,张开血盆大口,要咬她的头。她镇定地说:“老虎,你先别性急,我这个头可以给你吃,可要等我去山顶找到宝石,补好天上缺口,你再来吃好不好?”

老虎似知人意,就放她走了。女娲再往上走,山越来越陡,雾也越来越浓,累得走不动了。她跌跌撞撞,爬爬滚滚,始终不停步。突然一阵狂风吹来,一只金毛雄狮从林中跃出,一口咬住女娲的头发。老虎从后面赶上来,对着狮子咆吼说:“这妞儿是我先抓到的,说好她补完天后让我吃,你竟敢抢先?”

狮子听了放下女娲,和老虎厮斗起来。结果狮子不敌,被老虎赶跑了。但老虎生怕女娲再让狮子抢去,就尾随女娲,一直跟到山顶。

女娲在山顶上终于找到五色宝石。她捡了许多,堆在山顶上,烧起一把大火,炼了九九八十一天,把宝石炼成熔浆。眼看熔浆炼成,女娲高兴极了,一次又一次用双手捧起熔浆拿去补天,直至天上缺口滴水不漏,她才舒了口气。这时,地上的百姓见天河水不再漏下来,纷纷重整家园,再过快活的日子。

女娲知道大功告成,完成了心愿,于是履行诺言,满心欢喜地对老虎说:“你现在可以吃我了!”

说完,她伸长颈项,等老虎来吃。说也奇怪,老虎并不来吃,反而和气地说:“像你这样一个为民造福、舍已为人的姑娘,我怎么能吃?况且,你将天补得完整无缺,我看了也开心。只是你还有剩余熔浆,多补一些,不是更牢靠吗?”

女娲听了,觉得老虎的话有道理,于是把剩下的熔浆全捧起来,高举双手,预备将缺口再加填补。眼看就要到天顶了,哪知突然从南海刮来一股狂风,吹得树倒山摇,女娲手中捧着的熔浆也吹掉了。

女娲一急,竟哭了起来。老虎见她这样,就对她说:“姑娘先不要哭,快骑到我背上,我们去把熔浆追回来。”

女娲果然止住泪,立即骑到老虎背上。老虎飞身跳下山崖,脚踏彩云,向光彩夺目的熔浆追去。

老虎背着女娲飞过三山五岳,飞过黄河长江,因为风太急了,始终没有追上。其后风渐渐平息了,他们加快脚步,哪知色彩斑斓的熔浆又慢慢向茫茫的大地落下去,他们唯有加一把劲向下追。追到洞庭湖上空,眼看就要追上了,老虎一时高兴,吼叫数声,慢了脚步。就在这电光火石的一刹那,女娲来不及接回熔浆,眼看着熔浆直泻洞庭湖。

熔浆一落到湖里,霎时间五彩缤纷,霞光万道,照得湖水通明透亮,不久熔浆就变成了七十二座形态不同的山峰,在水中半沉半浮,那白玉盘似的洞庭湖,添上了迷人的景致。

女娲虽然惋惜,但又觉得熔浆落入人间,也是好事。她落下来,站在还没有凝固的山峰上,脚下踩的是绿宝石熔浆,留下了一双深深的脚印。她再行几步。原来带软的山峰就凝结了,成为一个小岛。

也不知过了多久,娥皇、女英追寻夫君舜帝来到这儿,知道舜的噩耗,哭死在山上,后人就称这座山为“君山”。

女娲炼石补天是怎么一回事?

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,是我国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。然而关于女娲氏其人,却有不少待解之谜。

首先,女娲是男是女?这个问题或许会令人发笑。因为从古至今,人们一般都认为女娲无疑地是一位女子。古籍中,有不少关于女娲为女性的记载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七十八引《帝王世纪》云:“女娲氏亦风姓,承庖牺制度,亦蛇身人首,一号女希,是为女皇。”讲述补天故事的《淮南子。览冥训》有东汉高诱注云:“女娲阴帝,佐虑戏治者也。”《山海经》东晋郭璞注云:“女娲,古神女而帝者。”南宋郑樵《通志。三皇纪》云:“伏羲氏没,女娲氏作,是为女皇。”东汉王充《论衡。顺鼓篇》引董仲舒语“雨不霁,祭女娲”,并指出其意“殆谓女娲古妇人帝王者也”。《春秋世谱》云:“华胥生男子为伏羲,女子为女娲,故世言女娲伏羲之妹。”唐代卢全又说女娲是伏羲之妻。历代不少人谈及着名女性,也往往以女娲为例。《北史。祖珽传》记祖珽赞陆姬语云:“虽云妇人,实是雄杰,女娲已来无有也。”北宋

程颐《易传》云:“妇居尊位,女娲氏、武氏是也。”从古至今有关书籍中的女娲图像,也都画作女子。

清代赵翼考证,女娲原为男性,后人讹传为女。他的《陔余丛考》引唐代司马贞《三皇本纪》云,女娲本风姓,代宓牺立,号为女希氏,是上古时帝王中之圣贤者。因当时无文字,只以音呼,后人因音成字,写作女娲,并不是指其性别为女。又引《风俗通》记云,女娲辅佐太昊祷于神只,创立婚姻媒妁之规,而其本身并非女子。《道藏。洞神部》东汉郑玄注,以伏羲、女娲、神农为三皇,也是把女娲作为男子看待的。

第二,女娲补天到底是怎么回事?今天看来,所谓补天,不过是上古时的神话,并无实事,它反映了原始社会时的人类征服自然的幻想。但若把女娲看作是一个上古时的历史人物,其补天的传说该如何解释?王充《论衡。谈天篇》对此提出疑问,他说,天非玉石之类,岂石所能补?女娲虽高,岂能及天,不能及天,又哪有阶梯可上?而且,断鳌足作为四极的支天柱,也甚为荒唐。王充说,鳌足即能支天,其体必更大,天地间如何能容?如此大鳌,其皮肤必如钢铁之坚,女娲如何将它杀死?当然,对于神话传说,王充进行如此认真而机械的驳斥,似无必要。于是,后人便另辟蹊径地对补天作解释。

明代陆子渊认为,上古时人茹毛饮血,不知用火,女娲炼五色石取火。使夜得光明,食得烹饪,这实际上是补天之所不及,即后世所谓焚膏继晷之意。清代赵翼对陆说又提出质疑,说发明使用火的是燧人氏,为何归于女娲?赵翼引黄芷的言论说,五金有青黄赤白黑五色,皆生于石中,女娲首先识别它们,并用火锻炼出来,制为器物工具之类,此举可补天力之缺,故传为炼石补天。据此,女娲补天又被解释为原始冶金的发明和应用。

第三,女蜗的陵墓在何处?这个问题,有五种说法。其一为山西永济县风陵渡。因为史载女娲风姓,故女娲陵又称风陵,其地或谓为风陵陂或风陵堆。《山西通志》、《名胜志》记此为风后之陵,而风后即女娲,这由相传女娲为伏羲之妻附会而来。其二为陕西潼关县。《陕西通志》记云:“上古风陵,即女娲氏陵,在潼关卫城北黄河中。”这里所述陵墓的位置实即风陵渡,与前说相同。其三为河南阌乡(今属灵宝县)。《河南通志》记云:“女娲陵,在阌乡县黄河滨。”《新唐书。五行志》云:“天宝十一年六月,虢州阌乡黄河中女娲墓,因大雨晦冥,失其所在,至乾元二年六月乙未夜,……其墓涌出。”这里所记陵墓的位置,也即风陵渡。其四为山西赵城县(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西南)。《文献通考。王礼考》记载:“女娲葬赵城县东南,在晋州。”《平阳府志》云:“娲皇陵,在赵城县侯村里,有二冢,东西相距四十九步,各高二丈,周围各四十八丈。”其五为山东济宁。《兖州府志》云:“女娲陵,在济宁州东南三十九里。”

上述这些问题,使女娲这一人物带有非常神秘的色彩。由于女娲的时代距现在太遥远了,要解开这些谜也真不容易呐!